截至2016年10月,我院近年获奖及专利清单如下:
序号 |
名 称 |
完成人 |
成果类型 |
1 |
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系列产品的绿色工艺开发及产业化 |
李德江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12 |
2 |
金刚石掏空孔锯片基体 |
刘文俊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12 |
3 |
分子基晶态材料的构筑、结构与性能研究 |
李东升 |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12 |
4 |
激光微纳加工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
谭新玉 |
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3.12 |
|
掺铝ZnO陶瓷靶与纯铜连接技术 |
孙宜华 |
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三等奖,2013.1 |
5 |
高性能AZO溅射靶材及其连接关键技术在新型TCO玻璃生产开发应用 |
孙宜华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12 |
6 |
半导体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及其在陕北地区环境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
李东升 |
陕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5.12 |
7 |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
杨学林 |
湖北高校科技转化十大成果提名奖,2012.11 |
8 |
掺铝ZnO陶瓷靶与纯铜连接关键技术创新及在新型TCO玻璃生产中的应用 |
孙宜华 |
宜昌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2 |
9 |
Ø3200- Ø3600mm专业矿山开采用大型金刚石锯片基体 |
刘文俊 |
宜昌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3 |
10 |
头孢中间体7-MAC的合成新工艺 |
李德江 |
宜昌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3 |
11 |
半导体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及其在陕北地区环境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
李东升 |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11 |
12 |
球形锂离子电池硅/锡二元储锂母体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0810048240.3 |
13 |
氧化物陶瓷溅射靶及其制备方法和所用的钎焊合金 |
孙宜华 |
201110262889.4 |
14 |
一种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制备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的方法 |
丰 平 |
201010102130.8 |
15 |
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的混料方法 |
丰 平 |
201010102227.9 |
16 |
一种异取向球形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010170998.1 |
17 |
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粉负极材料无氟化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10192366.X |
18 |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碳对电极的制备方法 |
孙小华 |
201110395518.6 |
19 |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碳对电极的制备方法 |
孙宜华 |
201110395518.6 |
20 |
含环三磷腈结构的氧杂膦菲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李德江 |
2012102507882 |
21 |
一种高倍率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010527355.8 |
22 |
球形多孔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10192320.8 |
23 |
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类关键中间体4AA的合成方法 |
李德江 |
201210308276.7 |
24 |
一种颗粒状阻燃剂八溴S醚的生产工艺 |
李德江 |
201210342567.8 |
25 |
甲氧头孢中间体7-MAC的合成方法 |
李德江 |
201210315063.7 |
26 |
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尾气的处理方法 |
李德江 |
201210359090.4 |
27 |
一种高倍率性能Li2Fe1-xVxSiO4/C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210207841.0 |
28 |
一种对甲氧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
李德江 |
201310241154.5 |
29 |
一种活化天然石墨改性硅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张露露 |
201310309482.4 |
30 |
一种固相反应方法制备Li3VO4负极材料 |
倪世兵 |
201310440371.7 |
31 |
一种锂离子电池钒酸锌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310126758.5 |
32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3VO4及其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310440946.5 |
33 |
锂离子电池钒焦酸盐负极材料的新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310118514.2 |
34 |
一种1-苯基-1-丙酮合成方法 |
李德江 |
201410068137.0 |
35 |
一种吡嗪并[2,3-f][1,10]菲咯啉-2.3-二羧酸银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李东升 |
201410184583.8 |
36 |
一种SnO2/Ag复合中空微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乔秀清 |
201410183851.4 |
37 |
一种高性能一氧化硅/无定形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310143447X |
38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VO4及其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4100683323 |
39 |
一种三维空间分布有序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姜礼华 |
2014101309012 |
40 |
一种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
孙宜华 |
2014101413586 |
41 |
便携式除尘装置 |
孙宜华 |
2014101537358 |
42 |
电动便携式除尘装置 |
孙宜华 |
2014101537771 |
43 |
一种碳包覆 Li3V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4103057105 |
44 |
一种新型Co(OH)F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410306176X |
45 |
一种钠和锰共掺杂改性硅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张露露 |
2014103091695 |
46 |
一种Li3VO4/NiO/Ni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4103941755 |
47 |
一种氧杂膦菲阻燃剂、氧杂膦菲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李德江 |
2014104642712 |
48 |
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方亮 |
2014105515875 |
49 |
复合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
方亮 |
201410553151X |
50 |
温度稳定型超低介电常数微波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方亮 |
2014105549227 |
51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倪世兵 |
2014106444063 |
52 |
可低温烧结的温度稳定型超低介电常数微波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方亮 |
201410655379X |
53 |
一种含双氧杂环己内磷酸酯的环三磷腈菲的阻燃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李德江 |
2014107638206 |
54 |
一种以绒面单晶硅片为基底的含硅量子点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
姜礼华 |
2015100425063 |
55 |
一种快速测量轴孔参数的装置及测量方法 |
孙宜华 |
2015100976437 |
56 |
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杨学林 |
20151054609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