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600)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本专业是我校“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国家、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围绕非金属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链高端环节展开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推进高性能金属和复合陶瓷材料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本专业建设具备一定特色和优势,注重产学研合作,专业教学以学生为本,讲究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着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创新意识,为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定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养方向包括:①储氢捕碳与光电催化材料,②光电能源材料与储能电池,③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功能陶瓷材料,④精细化工与催化材料。
其中,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导师 6 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其中包括湖北省百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校特聘教授6 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10 余人。其中,96%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本专业依托国家级能源和环境材料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地方联合石墨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以及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二、培养目标(包括人才定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本专业为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和行业工程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材料与化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承担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为: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设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材料和化工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生产控制、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3.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基本的听、读、写的能力,并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其中实践环节不少于12个月。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8学分(其中专业实践6学分,其它实践2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修课要求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公共 基础 课 |
090000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考试 |
必修 |
1 |
7学分 |
0900000003 |
自然辩证法 |
16 |
1 |
考试 |
必修 |
1 |
1400000010Z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48 |
3 |
考试 |
必修 |
2 |
0900000005Z |
工程伦理 |
16 |
1 |
考试 |
必修 |
2 |
专业 基础课 |
1000000002Z |
数理统计 |
48 |
3 |
考试 |
选修 |
1 |
不少于3学分 |
1000000003Z |
数值分析 |
48 |
3 |
考试 |
选修 |
1 |
1708560001Z |
材料工程基础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2 |
不少于6学分 |
1708560002Z |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2 |
1708560003Z |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2 |
1708560004Z |
材料工艺与设备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1 |
1708560005Z |
高等有机化工基础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2 |
1708560006Z |
现代化工传递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2 |
1708560007Z |
高等化工分离工程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2 |
专业课 |
1708560008Z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不少于6学分 |
1708560009Z |
金属陶瓷材料及应用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0Z |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1Z |
晶态功能材料及应用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2Z |
精细化学品制备与安全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3Z |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4Z |
工业催化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5Z |
化工材料及应用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1708560016Z |
专业英语与科技论文写作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2 |
公共 选修 课 |
|
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
|
|
|
|
|
不少于2学分 |
|
|
|
|
|
|
|
|
|
|
|
|
实践环节 |
1708560017Z |
专业实践 |
|
6 |
|
必修 |
|
不少于8学分 |
1708560018Z |
学术交流 |
|
1 |
|
选修 |
|
0000000020Z |
社会实践 |
|
1 |
|
选修 |
|
0000000020Z |
助管和辅导员 |
|
1 |
|
选修 |
|
0000000020Z |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
|
1 |
|
选修 |
|
补修课 |
1708560019Z |
材料科学基础 |
|
|
|
|
|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且不计学分 |
1708560020Z |
材料概论 |
|
|
|
|
|
六、实践环节(实践内容、实践方式、时间及学分、要求与考核等)
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专业实践为必选项,计6分),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8学分。
(一)专业实践(必修)
一般依托校外实践基地、以及相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完成。可在企业内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协商决定实习实践内容,或参与校内导师的咨询项目、科研项目相关工作。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12个月,结束时要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由校内外导师和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考核通过计6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参加校内学术会议或讲座不少于12次,并在校内外公开做报告1次以上,鼓励导师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由导师和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合格者计1学分。
(三)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教学实践结束,硕士生要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计1学分。
(四)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和工作需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由相应的组织者或导师与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一次活动计1学分。
(五)助管和学生辅导员
强化研究生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管理部门的辅助管理、实验室管理、学生咨询服务等工作,不少于6个月,由相应的组织者或导师与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计1学分。
(六)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活动并获得奖项者,计1学分,由相应的组织者或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
七、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至少有1位企业导师或行业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八、中期考核(考核方式、时间及内容等)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环节获得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对研究生品质、专业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内完成,它是检查、督促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中期考核以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有1、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安排进行;2、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3、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4、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中期考核评议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两种。中期检查合格者,根据考核组意见,继续进行论文研究与写作工作。中期考核未合格者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根据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其导师应及早调整方案,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检查。再次申请仍不合格者,推迟中期考核并缓期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形式及内容要求、规范要求、水平要求、论文答辩及授位要求等)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论文选题
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现状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选择尽可能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研究课题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等,但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二)论文开题
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执行。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学位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论文中期检查。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
(四)论文撰写和质量保障
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
(五)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在满足其他培养要求外,必须参加“互联网+”,且科研成果满足下述条件1至3中的一项:
(1)发表一篇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论文;
(2)申请且实审一篇发明专利;
(3)参加“互联网+”或“挑战杯”并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排名前2有效)。
为规范学位授予资格审核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认定标准》(三峡大研〔2019〕47号)文执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环节,论文全文重复率不得高于30%。
说明: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