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历程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孕育于1978年建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机械系,2000年在原电力部品牌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基础上新开办了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迄今已有20年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办学经历。
学科优势
湖北省战略性新(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办学条件
学科支撑: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授予权。拥有储能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工程实验室、三峡大学材料化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三峡大学石墨烯研究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10余个。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专任教师14,外聘企业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实验教师1人,博士学位率93%。
实验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金相、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无损检测4个专业实验室,共享物理化学和工科化学2个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总面积1722平方米,仪器设备近400套。
图1 无损检测实验室 图2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一)
图3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二) 图4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三)
图5 金相观察实验室 图6 热处理实验室(一)
图7 热处理实验室(二) 图8 焊接实验室
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黑旋风锯业有限公司、宜昌力帝环保机械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建立了本科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培养质量: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培养规格。按照“定位、内涵、优势、特色”原则,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层次化”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率分别为100%,97.50%,87.80%,就业率为97.67%,97.37%,94.44%。近三年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SCI 6篇),获第五届“互联网+”大赛湖北省金奖1项,湖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 项、团体一等奖1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和水利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较好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扎实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科学研究和生产维护等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和专业精”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在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针对产品研发、工程应用、生产维护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通过测试、分析、设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成为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文科学素质,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标准的社会责任担当和职业规范;遵纪守法,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目标3:在职场中表现出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组织或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4:坚持终生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变化。
就业方向
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材料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质量检测等。
代表性就业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长江开发总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工、宝钢股份等
考研代表性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纳米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学、焊接冶金与结构(二)、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专业特色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据三峡大学“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传承本专业在水利、电力行业中的传统优势,并面向区域人才需求,以“焊接”、“无损检测”为特色方向,坚持“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培养金属材料应用型人才。